特殊时期物资紧张,大大小小的社区团购撑起了人们的一日三餐。谁的手机里还没置顶几个团购群,没死守过几个“团长”? 有人说,疫情过后,应该拍一部电影叫《上海团长》。虽是个段子,却也道出了多数上海市民此时的心声。
奥密克戎疫情从3月初开始在上海迅速蔓延,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“社区团购”成了目前上海市民用来对抗买菜焦虑的一个重要民间渠道。
小区居民过去组建的微信群一下子热闹起来,有关各种“资源”——要么是菜,要么是能把菜送到小区的货车,消息被邻居们积极转发进群。那些确实能携带有效资源、帮大家订到菜的人,在群里自然地做起了“团长”。
在封控时期,大家充分体会到了什么叫作“一菜难求”,各个小区开始了一波社区团购“大战”,进行自救。
随着上海疫情的发展,似乎又带动了社区团购的活跃,跟过去不同的是,这次社区团购的主力军更多是商家、社区自发组织,并主动对接。
许多商家在微博等渠道发布了团购信息,社区志愿者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在社区内部发起团购。团购过程中,对接人一般采用信息接龙、填写 Excel 表以及小程序团购等方式收集信息,还有一些团购是通过群接龙、快团团等小程序进行的。
团购的供应商们也转变思路,首先不少商家结合自身已有的餐品优势,开启了“大单专送”;工厂类型的品牌方,从 To B 转向 To C,在疫情期间直接与消费者进行对接,提供大单商品的配送。
疫情反扑,卷土重来,“买菜”这一永恒刚需推动下,商家们要如何才能率先跑出来呢? 我们且先来看看“疫情之下的上海实录”这些身在旋涡之中的商家是如何做的?
这次上海疫情,不少商家的团购服务,不但为众多用户提供了便利,解决了买菜需求,也为缓解了疫情带来的销售压力。他们都是如何自救的?
1. 转换思路,多种形式团购
团购的产品一般都是打包配套的“套餐”形式,比如蔬菜和肉类搭配在一起销售,商家会提前配好产品种类,方便统一下单配送。
还有一些商家采用了「盲盒」的形式开展团购,比如99元猪肉盲盒,用户支付99元后,猪肉产品将会在八种盲盒中随机发货。
2. 按需配送,减少库存积压
按照用户的需求供给产品,制定专享的套餐+起送费用,满额即可配送,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点对点的进行配货,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资源,不浪费。
通过社群与用户进行对接,省去中间环节,减少库存积压。
3. 把握社群发展良机
据反馈,目前上海的买菜平台订单火爆,出现爆发性增长,配送小哥已被约满,除开线上平台买菜之后,社群则是大家的唯一买菜渠道,这些社群往往能快速聚流量,有天然的「地域分层」特点,且用户在社群里都积极抢菜,用户活跃度也很高。
商家们通过上述的策略,在疫情期间抓住机遇,一方面能够实实在在满足用户的需求,另一方面也找到转机,提供新的服务。
在此次上海防疫期间,各大超市都在急急忙忙上线小程序,而原社区团购平台早已供不应求。所以,商家们最好要提前做好准备,早日开通社区团购平台,以便打好基础,随时应对需求。